錦江和首旅為何邁不出自家門檻?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6-12-03 瀏覽次數:2510大到景區設計和服務小到商品的使用和包裝設計,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和對游客體驗的思考。通過細節設計提升游客體驗是未來的提升方向。
錦江和首旅都是中國酒店業的巨無霸,國內同行無人能望其項背。
兩尊巨無霸的體量毋庸置疑,與國際酒店集團相比,在皇城根或是上海外灘,其品牌都不會遜色到哪里去,在某些領域,甚至可以超越國際大牌。
實際上,經過三十多年的篳路藍縷、勵精圖治,錦江和首旅的品牌價值早已超越了其他國際酒店品牌,但是奇怪的是,無論是京城的首旅建國,還是上海灘的錦江,都如同碩大的西瓜,邁出門檻外就變成了芝麻。
以“京津唐”、“長三角”為輻射面,無論是首旅或錦江,越遠離各自的區域,其效應若“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輻射面距離中心越遠,影響力隨之下降,更遑論過黃河下長江,深入南粵,西去翻越大巴山。
在這些區域,在酒店市場擴張的群體中,不要說與國際酒店集團競爭,就是與國內酒店管理集團追逐,也不過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人微言輕。
就是在兩尊巨無霸之間,也存在有趣的現象。舉個不貼切的例子,錦江如同“北伐”,倚靠江浙富商集團資助,一路攻城略地,直搗龍城,最終獲得北伐的勝利。如今錦江在北京酒店市場這塊大蛋糕中占有不少份額。而首旅建國就如“百萬雄師過大江”氣勢,攻下金陵,占領大上海,管轄的酒店有如鳳毛麟角。
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大舉進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大都市可謂風生水起,管轄的酒店星羅棋布,散落在華夏大地各個角落,甚至包括偏遠的三亞、麗江、拉薩也遍地開花。
與國際酒店集團相比毫不遜色的錦江和首旅,雖然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卻為何碩果累累現象呢?
要破解其中癥結,還得從管理的角度和品牌的戰略展開探討。
無論是品牌的核心價值,優秀的管理制度等,都離不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人。最優秀的市場戰略都取決于人才戰略。
一言以蔽之,錦江、首旅今天無國際集團“碩果累累”現象,歸根結蒂是其人才戰略的偏差。
很多年前,筆者與他們一位級別很高的管理者談到過這個問題。
在北京、上海,是華夏神州“普天之下莫非樂土”大都市,這城市長大的人終生都不愿遠離當地而去外地謀生,哪怕當地工作條件差些也無所謂。
記得那些年大學生還是國家包工作分配的時代,為了保障今后畢業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在報考大學時就必須有所考慮,甚至到了寧愿選擇二三流院校,也不惜放棄讀名牌大學的地步。因為名牌大學是面向全國分配,被分配出北京、上海成了兩座城市一些家庭或年輕人所不愿意的。
今天錦江、首旅龐大的管理層群體,也是存在這樣的心理。
“我們喜歡雇傭當地職業經理人,他們的忠誠度很高,因為他們要顧及老婆、孩子、家庭利益,公司也樂得省去一大筆費用,如當地人無探親假、高管租房住宿、一年幾次的‘雙飛’,公司也便于管理等等。”那位高管對我如此解釋。
其實,錦江、首旅也不是沒有“不拘一格降人才”全國視野,只是無形中,聘用人才首先選擇在北京、上海的人“方便彼此”的潛意識,最終制約了人才戰略的發展。
須知,這兩家集團管轄的80%的酒店群幾乎都各在自己“領地”,也是核心品牌酒店群體的集中地。于是,北京人、上海人理所當然成了集團里的“人才薈萃”。與那些年大學畢業生擔心分配去外地,“寧愿條件差點,也要留在北京、上海”的心理一樣,他們很少接受去外地高就或升遷,如總監、經理外派做老總等。
韓愈那首著名詩中描述離開繁華京師,到外地去的悲傷心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是成他們的心理寫照
如此一來,變成了錦江首旅在北京、上海以外的酒店管理水平因集團最尖端的管理人才都不愿外出而無法實現的現狀。
當然也不乏有外派的北京、上海的高管,但這些人多為從其它酒店或從社會招聘加入錦江首旅的應聘者,與集團里“人才薈萃”的正規軍不同。
中國大型酒店集團高層管理的價值理念、認同度培訓,一直存在方法滯后,手段有限的問題,尤其是高層管理遠程培訓力度不夠,酒店分散全國的特征更需要強化這塊的培訓功能,反觀國際酒店集團,他們有一套針對全球各分店有效的遠程培訓體系。
國際酒店集團也有高端人才匯聚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現象,但問題沒有錦江、首旅那樣嚴重。
北京的首旅、上海的錦江去其它地方,本來應該是高端人才的流動,可以有效彌補、提升當地的管理水平,但由于缺乏職業培訓,流動的優勢被削弱。
而國際酒店集團的視野放在全球,高端人才的調動是橫切面的流動,無所謂京城與偏遠小城,更兼有高層遠赴他鄉奮斗的強烈意識,可以從日本名古屋派往中國的貴陽,從大馬士革遷徙到三亞,或是馬尼拉到麗江。
這是一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職業遷徙。國際酒店集團的高端人才到了小地方,猶如殺雞用了牛刀,大展集團風采,而錦江首旅半途加入的“新人”到了外地欠缺了一些集團文化。
錦江首旅兩大酒店管理集團,一流的人才聚集在北京、上海,二三流人才外放,怎能讓其品牌在外面發揚光大,開花結果?
這些年錦江倒是向海外進軍,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那不是傳播自己品牌,而是買下別人的品牌來學習。
(編輯注:本文的一些措辭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