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酒店業的發展概況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6-11-10 瀏覽次數:2530日本酒店以其精細的服務聞名于世。但是國內OTA們想和他們達成直連,銷售他們的房間,還需要些耐心。
熟悉服務業的人,想必知道日本是個極注重服務和細節的國家,其服務意識和水平在業界都可圈可點,但是日本卻沒有一家全球化發展和覆蓋的酒店企業,這在如此高服務水準的發達國家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日本在2016年上半年已是中國第三大出境首選國家,越來越多的旅游同行想與日本酒店合作,想獲取日本酒店資源。那日本的酒店業情況究竟如何呢?本文將與大家一起來聊聊日本酒店業的那些事兒。
日本的酒店分類
日本的住宿一般分為日式旅館和酒店兩大類。(注:日本的「旅館(りょかん)」泛指傳統的日式旅店,區別于西式的「ホテル(Hotel)」)
日式旅館往往具有日式特色,如客房提供和室、提供三餐日式料理等,比如溫泉旅館、觀光旅館、割烹旅館。
溫泉旅館保留著日本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極具日式禪意之美:榻榻米,鮮花,庭院,潺潺流水......
割烹旅館則以料理著稱。
酒店主要包括高級酒店(類似國內四星及以上標準酒店)、商務酒店(主要針對商務客人,簡單實用,類似國內的經濟快捷酒店)及膠囊酒店(起源于日本,適用于趕不上末班車及想節約經費的人群)。
那么日本的知名酒店集團又有哪些呢?與萬豪、洲際、希爾頓這些耳熟能詳邊的集團相比,想說出一個日本知名的酒店集團真是有(yi)口(lian)難(meng)言(bi)。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恐怕也就是大倉集團(Okura Hotels)了吧。
日本就真的沒有什么酒店集團了嗎?其實不然!
日本十大酒店集團
(以上數據來源于酒店集團官網,部分集團門店數包括了未來兩三年即將開業的門店)
(點擊查看大圖)
走出國門的日本酒店集團真是少之又少,在境外有明顯布局的也就大倉集團(Okura Hotels)
大部分的酒店集團都成立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這個時間其實是與很多國際酒店集團的成立時間,如凱悅、雅高、喜達屋等是相當的,歷史并不算短
日本酒店集團的體量與幾大國際酒店集團相比,雖然不值得一提,但與四季、文華東方相比,確是旗鼓相當的,但在全球化上就有點遙不可及了
目前行業內比較認可的日本酒店集團未能實現全球化的主要原因為:
幾大國際酒店集團(包括萬豪、喜達屋、希爾頓、凱悅等)的全球化戰略正式展開是在20世紀90年代左右,而日本在這個時候正值泡沫經濟破裂,進入了長時間的大蕭條時期,日本企業步履維艱;
較之日本,美國有更為成熟的資本市場,有更為多元、高效的融資渠道,可以幫助其迅速在全球擴張。而日本無法背靠成熟的資本市場,在擴張道路上也就更為謹慎,在操作上更偏向直接投資,這也就決定了其全球化的效率及進程將會遠遠落后于那些多生長在美國的國際酒店集團;
日本島國、國土面積較小、國內交通便利等內在條件,決定了日本酒店集團不可能在國內先達成規模效應,為其走出國門奠定好良好的基礎,其海外擴張的邊際成本將遠遠大于美國企業;
日本的幾大酒店集團早先多為實業,如礦業、不動產等,的一個分支板塊,這樣企業在酒店的投入上也就自然要少了;
日本的酒店高評價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優質的服務,但是此項服務在海外擴張上卻是難以復制和標準化的。
那日本國外的OTA、旅行社們要怎么跟這些不走、走不了國際化的日本酒店合作呢?在直連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酒店行業,在日本又是什么情況呢?
日本的酒店分銷渠道
與其它國際酒店集團類似,日本的酒店集團在分銷渠道上主要也是為OTA、批發商及旅行社,只是在選擇上似乎更狹隘了。
目前,在日本,主流的OTA有國際上的Booking.com、Agoda、Expedia及HRS;國際區域性的攜程及Bico;日本本土的Jalan及Rakuten。傳統的線下代理商有國際上的Hotelbeds及本土的JTB和Trapics。而像我們國內風風火火的藝龍、途牛、去哪兒、國旅、中旅等其實并未如想象中受這些集團待見。
針對此現象,筆者之前通過與日本當地的一些渠道、酒店集團及IT咨詢公司溝通了解,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上述提到,日本集團在選擇走出國門時持非常謹慎的態度,這反射到了對其境外合作伙伴的選擇上,所以在境外分銷渠道上日本的酒店基本只選擇主流的國際性渠道,而其它不那么主流的,他們則是通過本土的線上線下渠道來間接合作,也就是說他們會將產品供應給,比如JTB,然后再由JTB提供給境外的那些中小渠道。他們認為這是既能滿足他們豐富分銷渠道,又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的方法。
與國際上很多的集團不一樣,日本的大多數酒店集團并沒有自己的CRS,也并不會用CRS來與渠道做對接。他們更多時候只是利用第三方CRS,如Sabre,來直連GDS,而在與OTA或線下代理商做直連時,他們傾向使用日本當地的Channel Manager(TL-Lincoln是日本國內第一大Channel Manager供應商)。這就意味著這些渠道要跟日本的酒店合作直連,就必須要先跟日本的這些Channel Manager有直接或間接的合作,而這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可以馬上實現的。
給大家的問題
既然日本的酒店集團已經有使用第三方CRS來對接GDS,為什么不同時使用CRS來連其它渠道呢?CRS不是更容易管理酒店的價格和庫存嗎?
日本的酒店業在歷史上受過政府很長的一段時間影響,比如上文提到的日本最大的跨國旅游集團JTB,其最初的發展起步點就是國家的專屬接待機構,該項傳統保持到現在,仍然有相當大量的政府接待和出訪安排項目,由JTB承辦和專營。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酒店無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房態房量,雖然時至今日,這種情況有所轉變,但日本酒店依然習慣只是使用Channel Manager。
日本的Channel Manager,比如TL-Lincoln,一方面占有很高的酒店覆蓋率,同時在日本本土的渠道上的使用率也極高,近幾年也在逐步向境外發展,這就決定了對于保守的日本酒店來說,使用Channel Manager來連渠道是最合適的選擇了。目前筆者所知道的只有大倉集團(Okura Hotels)和王子酒店集團(Prince Hotels)及部分酒店集團的個別門店是用CRS來直連。
與其它第三方直連公司相比,Channel Manager收取的直連交易費要更低得多。
上文已多次提到日本公司在合作上的保守選擇,那對于幾近壟斷日本酒店集團直連的Channel Manager供應商來說,要想讓他們同意與境外的第三方直連公司合作又是另一個需要前思后慮的問題了。
如此看來日本的酒店要走出國門依然路漫漫,而對于要想進一步與日本酒店合作的境外渠道也依然任重而道遠。
如何開展合作
上文有提及,對于一些非主流的渠道,日本的酒店會傾向于通過本地或國際上的主流代理來間接銷售,所以與這些OTA/旅行社合作來獲取日本的酒店資源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目前日本市場價格比較有競爭力的可供選擇的合作渠道有日本當地的JTB、Rakuten、Trapics,國際上的Hotelbeds等。
同時,在直連已成為主要合作模式之一的酒店行業,那些Switch公司可以加快與日本的Channel Manager供應商的合作進程,以此來間接獲得酒店接口,從而幫助推進本土渠道與日本酒店的合作。
最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對于持謹慎態度的日本企業,在與對方的合作上,如何做好規劃,如何循序漸進,如何加大對方的信任感,也應是那些想要進入日本市場的企業們應該思量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