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想客人再創新吧!酒店設計的誤區與救贖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6-11-05 瀏覽次數:2093
酒店設計總是互相模仿太多,特立獨行太過,奢華唯美太浮,實用細節太少,這個以人為本的行業正在困惑著什么?又該在哪里醒悟?
當設計面對酒店時,就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功能與體驗,前者是酒店經營者所倚賴的天地,后者是酒店使用者所經歷的感受,酒店設計,不再只是引導和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那么簡單了。
如今的酒店設計總是互相模仿太多,特立獨行太過,奢華唯美太浮,實用細節太少,這個以人為本的行業正在困惑著什么?又該在哪里醒悟?
酒店設計存在誤區
大眾臉
把四張不同的新客房照片排放一起,試試猜一下它們各自所屬的酒店品牌、所在地區或專有特性。結果呢?卻仿佛水中望月,朦朦朧朧,相差無幾。
在這種“大眾臉”大行其道的環境下,最為出挑的新設計應當賦予自身強烈的愿景,不憚表述自我,極盡所能索求賓客的情感共鳴。
昂貴的綠色
現在的建筑師和設計師都卯足干勁踐行環保理念,應用環保材料,但“骨感”的現實卻是,徹底執行綠色設計對大多數開發商來說捉襟見肘。
甩出每晚一萬美金只為奢華套房一夜良宵的群體基本邁入50、60歲階段,處于知天命、盡人事的豁達期,因此罔顧其他,厚愛有著完美溫控和各色精美物件的寬大玻璃窗客房,但如此配設所產生的碳足跡確實殺傷力十足。
如今,年輕一代接棒成為奢華消費的生力軍,生機勃發的他們并不贊成以消耗環境換取逍遙舒適卻是事實,設計師是時候研究成本和節能都兼顧的解決方案以饗大家了。
跟著潮流走?非也!
市場永遠倡導求同存異,亟待滿足市場的酒店行業自然也要相機而動。但酒店開發商、經營者和設計者非得跟著潮流走嗎?非也!關鍵是另類思考。
挖掘現有的經典品牌形象,并使之發展更新也許會更加長久。潮流總會褪去,明智發展的品牌形象則不。
設計的是建筑,不是圖片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之間的溝壑日趨加深,這是當今酒店設計的普遍現象。究竟如何才能使之愈合?功能領導形式才是出路。
一位明星建筑師創作出一副跌宕人心的建筑形式亦或一尊城市雕塑固然喜人,但當不得不蜷縮在一間200房的國際酒店里算計著凈利潤是否能滿足業主和運營者的胃口時,陰翳瞬間籠罩。
建筑師們能否設計一棟完整的建筑,而非用于宣傳冊的完美圖片呢?
酒店設計師的發力點
1、當下,設計師們都趕著過技術招兒。復雜的有色照明、善解人意的溫控、眼花繚亂的電視和訂購房間服務的iPad,果真有必要嗎?
設計師們是否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多花點心思打造一處有親和力的空間,附上走心的、低調的技術創新設施,心里盤算著這就是住家,是人們卸下行囊一坐不起的地方,而不是需要捧著使用指南一字一句咂摸的高科技客房。
2、設計行業得揣度年輕一代,畢竟這一輩兒的心理需求已經波及到整個社會。只在酒店里建一間花哨餐廳,實現全店網絡連接,不足矣。
來客到底最稀罕的是什么?類似“共享經濟”這樣的“攔路虎”為啥秒粉無數?這才需要絞盡腦汁梳理一番。
酒店業要想萬年長青不言敗,設計師在酒店品牌、運營商和開發商的支持下,需要不拘一格踐行新理念,而不能沿著雖則安全但卻程式化的路線走到黑。
3、設計需要前瞻,再造不得中斷。“古為今用”常是設計界獲取靈感的范式,然而,各類設計軟件、即時成像系統等的出現,已為這個古老行業滋生出一種慵懶的病態文化。
其實,我們的角色再簡單不過:搭建創造性空間,力爭每一處細節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同時,強化知識產權意識。每一項設計工程都攜帶一則故事,傾訴自我所處的時空,真實可辨,久不過時。
4、迪拜不錯,倫敦、阿姆斯特丹、巴黎和其他曾有序發展的城市也不賴。動手進行室內外設計前,務必要先對建筑所處環境審時度勢一番。
針對周遭環境來制定的極富挑戰性的新設計方案,無疑堪稱佳作,亦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更多無懼時間檢驗的奇思妙想。若是懶懶散散敷衍了事,怎能交付出禁得起推敲的設計答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直到驚覺城市景觀已成平庸荒原。
提到奢華與品質,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活方式和體驗感,如今,僅供歇腳的酒店越來越少,酒店已變身成為社交目的地,酒店設計者應時刻把住客未來的整體體驗銘記于心。
假設下榻某酒店,而城中極富口碑的餐廳或酒吧就在樓下隨時恭候,這種感覺著實妙哉;或與客戶在大堂會面,舒適感十足的環境下,人也仿佛妙語連珠神清氣爽起來。
同時,酒店設計也越發本地化,設計師筆下所描繪的世界需要映出鄰里身影,融入當地社區與歷史的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