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發到沒落:一場關于互聯網電視的反思
新聞來源:宏輝智通 發布日期:2017-11-27 瀏覽次數:2481從2013年開始冒頭,互聯網電視將電視市場,由紅海轉變為藍海,同時中國的電視市場也迎來了一次品牌大爆發。那么,這些年互聯網電視們又經歷了些什么呢?
從2013年開始,由樂視、小米兩家牽頭,逐漸展露頭角的互聯網電視產品,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陣熱潮,搭載網絡影視資源的它們,憑借片源自由可選,廣告時長較少,智能系統可實現功能更豐富等原因,迅速成為客廳娛樂市場的寵兒。
較早殺入市場的小米電視
但好景不長,時間轉眼來到2017年,今年互聯網電視各個品牌的日子,變得舉步維艱,頗有幾分大起大落的悵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短短四年之內就讓互聯網電視,這個剛剛崛起的新類型電視迅速走向沒落?電視這片被互聯網概念帶來“第二春”的市場中,又發生了些什么呢?
互聯網電視憑借優秀的系統與片源優勢成為市場寵兒
互聯網電視掀起的一場客廳娛樂大變革
說互聯網電視是一種產品,顯然是不貼切的,時至今日我們更傾向于將它看做是一種概念,這個概念讓電視這個“老頑固”,擺脫傳統有線電視信號,讓網絡給它賦能帶來更靈活的節目資源,豐富消費者的娛樂生活。自此,繼電腦,手機之后,電視也殺入網絡平臺,我們才真正的實現了“多屏互通”。
互聯網電視的加入讓人們真正實現了多屏互通
所有人都要承認,互聯網電視概念的誕生對于電視行業是具有變革意義的,這場變革直接影響了市場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讓從前被遺忘在角落里的電視使用率飆升,從而盤活了同質化嚴重的電視市場,在互聯網經濟體的引導下,電視也變成了又一個重要的流量經濟載體。
從2013年開始冒頭,互聯網電視將電視市場,由紅海轉變為藍海,同時中國的電視市場也迎來了一次品牌大爆發。那么,這些年互聯網電視們又經歷了些什么呢?
三個關鍵詞:攪局、變革、惡性競爭!
互聯網電視產品爆發在2014年到2015年兩年時間里,在這個階段此市場剛剛成型,很多沒有實體產業背景的互聯網公司紛紛“跳河”,作為開拓者創立新品牌,吸引投資人砸錢,將新生品牌“拔苗助長”,此階段的電視市場迎來了品牌大爆發階段,業內也將互聯網電視們稱為“攪局者”。
想要靠數量優勢成為流量入口的互聯網電視們“惡性競爭”開始了
眾多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互聯網電視們,憑借著系統和影視資源的優勢,在傳統電視廠商的身上惡狠狠的咬下了一大塊肉,但“攪局者”們并不具備生產能力,互聯網電視廠商們,產品找代工,節目資源要買,版權要付費,他們深受互聯網流量經濟的侵襲,妄圖犧牲產品利潤迅速“走量”,讓旗下產品成為流量入口,形成龐大基數后,再以廣告等形式賺取“軟性利潤”。所以,一場價格戰就開始了。
買會員送電視活動層出不窮
2015年到2016年,是互聯網電視各品牌斗爭最嚴重的時期,肩負代工費、版權費等各種成本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們,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惡性競爭,55英寸電視2000多塊錢,你賣電視送會員,我賣會員送電視!賣一臺賠一臺的現象在這個市場中已經成為了常態。
電視是一種高服役期的產品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明白,電視是一種高服役期的產品,如果不在新類型產品換代的初期,留住消費者,那往后將愈發難以發展,所以,電視市場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新生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們,開始拼財力,“刀刀見血”的競爭中,每一刀都扎在了自己身上。
“傳統廠商”也紛紛搭載了智能系統與網絡片源(圖為海信電視VIDAA系統)
與此同時,實力雄厚并且握著工廠及材料渠道的“傳統廠商”也完成了向互聯網的進化,搭載智能系統與片源,此時的所謂“互聯網電視”正式由一種產品,變成了一個人人都玩的概念,同時時間來到2017年,TCL、海信等大廠產品的智能化轉型逐步完成,互聯網電視品牌廠商的生存空間,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兇手:電視產業高度成熟的“同質化”
電視產品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度成熟的產品線,國內彩電市場從成型開始,也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諸如海信、TCL、創維等國產大廠,掌握著從顯示面板以及原材料到生產線再到下行的銷售渠道等多方面資源,而這些資源卻是互聯網品牌所望塵莫及的,在經過互聯網電視概念的變革之后,電視產品終于又一次迎來了高度的同質化時期。
“傳統廠商”擁有顯示面板生產線或優勢渠道
不得不說,前幾年才剛剛露頭的互聯網電視,其優勢被傳統廠商迅速轉化吸納,其產品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而其生產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劣勢就凸顯了出來,成為了他們的致命死穴。誠然,諸如微鯨、酷開、小米等廠商的系統仍舊具有競爭力,但是在“傳統廠商”的努力下,這種差距也勢必將會越來越小。
關鍵詞:高技術含量,高同質化,低換代率
前面也曾提到,電視產品的高服役期,同時也導致了用戶手中的產品換代較為緩慢,同樣是高同質化的產品——手機,卻因為其高換代率而混的風生水起,眾多廠商進入之后都能分得一杯羹,打的不亦樂乎,這一點是電視無法做到的。
高度同質化的電視產品
在電視這個產品群的競爭中,高成本的面板原材料,就注定了其產品不適合打價格戰的特性,互聯網廠商手中沒有面板制造能力, 如何與手握面板供應或是生產能力的“傳統廠商”叫板呢?更不要說人家手里還有浸淫多年的技術實力。
“傳統廠商”擁有互聯網廠商沒有的技術實力
所謂技術實力,就是對于面板的調教能力,電視無疑是顯示技術領域,要求最高的產品線之一,這也就造成了電視產品上下級產品縱深程度相當高,同尺寸旗艦機幾萬元,中低端機幾千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才是消費者們所追求的,舉例小米電視4A銷量爆炸事件,這是一款主打親民市場的產品,而相對高端但是也更貴的小米電視4卻鮮有問津,有同樣的錢,為什么我們不去買海信、TCL、甚至索尼、三星呢?
最后說兩句:
智能系統與網絡片源等屬性同質化之后,互聯網電視廠商們就落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步,“傳統廠商”有的產業及技術實力,他們沒有,但是他們有的系統及片源優勢,“傳統廠商”也已經具備了,互聯網電視們在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中,逐漸喪失了競爭力。